【十三五】攀枝花市仁和区“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www.maomin.org 发布时间:2021-11-23 来源: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网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区和区域性教育高地,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在“十三五”期间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根据《攀枝花市仁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攀枝花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攀枝花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本发展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教育发展回顾
(一)基本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仁和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坚持“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在巩固和扩大“两基”成果的同时,着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质量效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小学、初中、高中质量稳步上升,全区呈现出小学基础不断巩固、初中质量全面提升、高中教育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十三五”期间仁和教育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3所。其中教师进修校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4所(区直属小学4所,乡镇中心校10所,小学教学点38个)。另有区属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区幼儿园,攀钢仁和幼儿园),民办幼儿园22所,乡镇中心校附设幼儿园13所。2015年春季学期,仁和区教育系统在职教职工178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4人,职工92人。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23025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12649人,初中在校学生7082人,高中在校学生3294人;在园幼儿5928人。
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四川省八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区)”之一。2009年9月和2014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两次联合授予仁和区平地中心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以来,区内课题《里泼民俗文化开发与民族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先后荣获“攀枝花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普教’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11年5月,仁和区教育工作高质量、高水平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验收,各项指标均达到省政府验收标准优秀等次。201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对仁和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督导评估。仁和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省级督导评估;2014年5月,仁和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建设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委专家组的督导评估,2014年12月攀枝花市仁和区被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命名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十二五”期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仁和教育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按照“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原则,贯彻落实好“书记抓,抓书记”工作责任制,创新载体,全面推行党员奉献积分制管理,开展“党员义工日”、“党员示范岗”、“创先争优”等活动,不断提升全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处理好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业务的关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成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提高质量的标兵,助推教育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活动的开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构建了覆盖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幼儿园安全卫生、保育教育等常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示范幼儿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100%,幼儿园办园水平不断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2014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全区在园幼儿人数6115人(公办园在园幼儿2374人,占全区在园幼儿总数的38.8%),全区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幼儿园7所、区级示范幼儿园11所。“十二五”期间,改扩建平地镇、大龙潭乡、啊喇乡3所幼儿园,新建7所幼儿园(其中:中坝乡、大田镇、总发乡、布德镇4所幼儿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前进镇、同德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回购“和润小区”幼儿园作为仁和镇中心幼儿园,已于2014年10月投入使用)。随着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逐步实施,将新建和改扩建太平乡、务本乡等12所幼儿园,到2015年底,全区在园幼儿615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6.2%,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9%。
3.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仁和区作为四川省参加全国“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八个区县之一,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区级职能部门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的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各级控辍保学责任,建立和完善弱势群体关爱体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2014年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04%;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9.6%,辍学率为0.25,普及程度各项指标均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得到巩固提高。仁和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2013年12月顺利通过了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督导评估组的评估,2014年5月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4.着力提升高中办学水平。不断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先后新建了初中教学楼、运动场、篮球场、高三苑、科技图书馆、体育运动中心,校舍面积从2010年的60994平方米,提高到现在12050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大河高中的办学条件;二是配齐了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学生图书阅览室等,学校的设备设施不断完善,顺利通过了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验收。三是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坚持全面育人、因材施教、分类育才,教学成绩每年均有新突破。2014年,大河中学高考上线突破500人大关,上线率达到47.2%,比2010年的25.5%提高21.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县区第一。
5.抓校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十二五”期间,我区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学前教育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建设等工程建设,新建、加固校舍151946平方米,共计投入资金21052万元,较大程度地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使我区生均校舍面积:小学从2010年的7.71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9.10平方米,中学由2010年的12.27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 14.56平方米。
6.实施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工程。 一是根据上级要求,本着示范引领的宗旨,在9个乡镇中心校38个教学点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促进教学点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二是宽带网络建设,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对已有的学校宽带进行升级扩容,乡镇及以上学校全部接入10M以上光纤,各村级学校也利用移动通村宽带工程实现上网,全区22所中小学接入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100%。三是优质资源班班通,通过学校自筹、校企合作、政企合作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在6所中小学建成班班通多媒体教室217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配齐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教室,推动教学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四是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投入104.5万元,对全区中小学劳技仪器设备进行配备;投入106万元,对全区中小学数学仪器、小学科学仪器、初中理化生仪器进行配备;投入317.5万元,对全区中小学音体美器材进行配备。共添置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56250件(类),中小学仪器设备配齐率达98.2%。全区中小学达到《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文件要求。投入187.7万元,添置学生用计算机581台/套,新建计算机网络教室4间;投入404.3万元,新建大河初中理化生实验室共9间、理化生准备室共6间、理化生仪器室共6间、化学药品室和生物药品室各1间;新建大河高中通用技术教室2间;完成大河高中“班班通”项目建设;建成大河中学校园网,完善了大河中学的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807.6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共计投入资金1927.6万元,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7.抓改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一是规范学校管理,认真开展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加强平时工作督导检查及整改的结果通报,有效地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二是建立督学责任区,落实了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相关制度。加强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的常规督导工作,初步构建起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随访督查、责任追究”的督导机制,实现了对所有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全面监督和指导。三是规范课程设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制度建设和课程管理;四是从2011年起全区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实施绩效工资。按照中小学布点及办学规模,科学合理地定编、定岗、定责,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加大再分配力度,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建立了“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再分配机制,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五是进一步规范学校财务管理。成立“教育系统财务管理中心”,进一步完善“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六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打造外显的校园物质文化,合理安排财力,对学校、教学点进行美化、绿化、净化,营造良好氛围。
8.抓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师德教育及激励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成立师德考核小组,实行专人负责,对全区22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师德师风考核,合格率为100%。二是积极落实农村和艰苦地区教师倾斜政策。在维持绩效工资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每年列出140万元资金作为仁和区农村教师津贴(不含金江片区,下同),每年兑现农村教师津贴总计140万元(不含金江中小学、江林小学)。评优评先尽量向农村教师倾斜,在2012-2014学年度被评为各级各类先进的161名教师中,农村教师有82名,占受表彰教师总数的51%。三是“十二五”期间公开招聘教师144名,通过建立动态编制管理、区域内教师人力资源合理调配(流动)等机制,构建有利于城乡教师有序流动、优秀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导向机制,优先补充农村小学及初中紧缺学科教师,切实解决了小学音、体、美教师师资的匮乏问题。目前,全区各学科教师配置齐全合理,生师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现有小学专任教师905人、初中专任教师509人,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小学专科以上学历达73 %、初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 61%。全区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627人,占专任教师的44 %。四是建立校长任期制和交流制度,校长每届任期3年,期满通过民主测评、任期目标考核等程序后重新聘用。五是建立义务教育师资交流制度。仁和区结合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绩效工资政策,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新突破。贯彻执行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大河中学新增副校长参加上岗培训,全区其他校长均参加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合格率100%。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高端研修培训,2010—2014年共培训 6600余人。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按照攀枝花市“百村支教”行动要求,每年从直属学校选派10名教学骨干到边远学校支教,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在农村和城区学校(幼儿园)支教、交流。2014年9月,区教育系统选派2名教师到藏区凉山州木里县支教,圆满完成凉山州木里县15名校长到仁和区学校跟岗培训的任务。积极支持、鼓励教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全区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100%。全区每年开展教师学历培训、新课改培训、校长培训等十余类培训,每年培训教师达3800余人次。积极建立与山东乐昌二中、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及其所属多所知名中小学的友好合作关系,先后选派遣20名校长和多名教师前往交流学习,努力打造仁和区的“名校长、名教师”队伍,先后推荐17名校长、教师参加攀枝花市“123”工程,其中:名校长培养人选3人,教育专家培养人选6人,名教师培养人选8人。
10.着力提高学校后勤保障水平。一是完成对大田中学、同德小学、总发中学、啊喇小学、太平中小学、务本中小学、前进小学等7所学校食堂的改造更新;投入24万元对21个教学点伙房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和配置,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就餐环境。除大河中学外,全区其余17所学生食堂均实施自主经营,饭菜质量、份量有较大提升,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于2013年秋季学期全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生每天3元补助标准,全年按在校时间200天计算。目前,全区22所中小学,17所实行食堂供餐,5所城区小学及38所教学点实行课间餐(牛奶+面点食品)。三是投入42万,为全区22所中小学及1所幼儿园统一安装了电热温开水机,基本解决了我区学校饮水安全问题。四是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保教费减免政策,按每名儿童每年600元的标准,减免了全区所有在园儿童保教费。
11.贯彻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一是实施义务教育“三免”政策。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免费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二是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按每生每年280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肉食补贴。三是普通高中资助工作取得新突破,根据财政部教育部《365体育博彩: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的意见》,于2010年秋起,按每生每年平均1500元的标准和在校生36%的比例,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国家助学金。四是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水平全面提升。根据国家四部委《365体育博彩: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精神,我市从2013年秋起,实施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同时调整扩大了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2014年兑现本区学生2013年就读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减免学费106.3981万元。五是积极落实普通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实施大学新生入学资助制度,严格按“省内院校录取新生每人一次性补助500元、省外院校录取新生每人一次性补助1000元”的标准,为省内特困大学新生提供交通费和开学后短期生活费。
12.抓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围绕“和雅育德,阳光成长”德育理念,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重拳课堂,聚焦均衡”主题,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不断加强学校常规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率先进行了首届“美德少年”评选及表彰活动;率先在全市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区长奖”,累计有25名学生荣获“攀枝花市青少年创新市长奖”。 在全市义务教育质量调研检测中,仁和区中小学文化学科实现“保四争三”总体目标,艺体学科综合排实现了“保三争二”目标,文化学科和艺体学科均位列农村区县第一,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6 年大河中学学生在第三十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大赛中《365体育博彩:仁和区大河流域环境调查报告》获省二等奖,市一等奖。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仁和区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原因,经济总量小,基础薄弱,全区各中小学办学条件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仍然难以满足。虽然2014年先后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省级和国家两级督导评估。但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中小学办学条件改善,特别是校舍仍然不能适应区内教育发展总体需求,教育欠债短时期内难以化解。
2.教师队伍结构、学科分布不合理。教师在区域间、城乡间分布不均衡,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音体美等学科教师配备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要求还不适应,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学科带头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专业能力不强。
3.学前教育发展还比较缓慢。一是城乡公办幼儿园发展不均衡。首先城区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目前,我区大部分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还在规划建设中,城区公办幼儿园少,招生压力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入公办园的需求。其次农村地区居住分散,部分幼儿到中心幼儿园入园路途较远,导致部分乡镇入园率偏低。二是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差,教学用房不足,活动场地狭小,教学设备设施缺乏。三是公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各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大多数是小学教师转岗,年龄普遍偏大;转岗教师从事小学教育多年,教育方法跟不上现在的幼儿教育形势。四是乡镇中心幼儿园收费低,幼儿园的正常运转需要用中心校经费进行补充,增加了中心校的经济压力。五是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流动性大。
4.教育教学质量亟待提高。随着区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子女能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更好的教育,致使很多优质生源外流。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缓慢,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5.幼儿园现有编制少,但编制需求量大。根据教育部拟定的《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要求每个班至少要配备两名专任教师、一名保育员,“两教一保”是幼儿园最基本条件。根据2014年年底统计,仁和区幼儿园有13个班级,按规定至少需要39名工作人员,而现仁和区幼儿园编制28名,远远不能满足基本需求。另外乡镇中心校附设幼儿园13所,幼儿2604人(含村小学前班),83个班,现有编制120人,而受机构编制“事业机构编制数以2012年年底数为基数只减不增”的政策要求影响,且幼儿园的编制需求量较大,新增事业编制困难。
6.学校后勤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一是随着国家对农村学校营养餐计划的推行,加上对学校安全形势的加强,学校对于炊事员、保安等后勤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二是仁和区辖区分布较广,地形以山地为主,且边远民族乡镇也较多,自“撤点并校”以来,导致学校寄宿生增多,因此对于宿管员、炊事员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增加。三是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6月9日国家教委、卫生部发布) 第二十条“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的规定。仁和区大多学校的学生人数都超过了600人,但 截至目前仅有6所学校配备有校医,与要求的600人以上学校需配1名校医的标准差距甚远。
7.一是筹集建设资金困难。校安工程、大河中学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除上级专项资金外,区级财政到位资金1.2亿元, 目前仍有缺口资金约3000万元,还需要继续筹集到位。二是用地十分困难,导致仁和镇中心学校迁建工程等项目难以推进。三是由于资金困难,部分学校运动场地项目无法启动。
二、“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及政策,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坚持以“幸福仁和、品质教育”的发展思路和“走向生本,质量至上,内涵发展,一校一品”的工作目标,力争仁和教育在今后五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仁和经济发展、服务于民生改善、服务于社会进步,为建设“富裕、活力、生态、和谐”仁和作出应有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区基本构建以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通过局部调整我区办学布局,实施寄宿制工程、全面改薄等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中小学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办成一批“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教师素质过硬,教学质量优良”的优质学校。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教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城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 %。
──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保持100%、99.5%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全区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
──职业教育。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就读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比例达到5﹒2︰4﹒8左右。
──民族教育。全面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区内少数民族子女享受国民教育程度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特殊教育。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体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7%以上。
──民族教育。全面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区内少数民族子女享受国民教育程度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全民受教育程度。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全民教育体系,辖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主要目标表
指标名称 |
22015现有水平 |
22020年预计发展目标 |
一、事业发展 |
|
|
1.学前教育 |
|
|
在园幼儿人数(人)) |
61161155 |
62006200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96 96﹪ |
97 97﹪ |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 |
99 99﹪ |
99.599.5﹪ |
2.九年义务教育 |
|
|
在校生(人)) |
1973197311 |
201720175 |
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 |
100%100﹪ |
100%100﹪ |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 |
100%100﹪ |
100%100﹪ |
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 |
99.799.76﹪% |
99.999.96﹪6% |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6.496.47﹪ |
97% 97﹪ |
3.特殊教育 |
|
|
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 |
93.693.68﹪ |
97% 97﹪ |
4.高中阶段教育 |
|
|
在校生(人)) |
68566856 |
62186218 |
毛入学率(﹪)(%) |
86% 86﹪ |
96% 96﹪ |
普职比 |
5.0 5.0:5.05.0 |
4.94.9:5.15.1 |
(1)普通高中教育 |
|
|
招生(人)) |
27002700 |
30003000 |
在校生(人)) |
34523452 |
31763176 |
(2)中等职业教育 |
|
|
招生(人)) |
|
|
在校生(人)) |
34043404 |
30423042 |
二、师资水平 |
|
|
1.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 |
100%100﹪ |
100%100﹪ |
2.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 |
100%100﹪ |
100%100﹪ |
3.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 |
100%100﹪ |
100%100﹪ |
4.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提高率(﹪)(%) |
71% 71﹪ |
85 85﹪ |
5.初中教师学历层次提高率(﹪)(%) |
61% 61﹪ |
80% 80﹪ |
三、办学条件 |
|
|
1.“全面改薄”工程(﹪)(%) |
50% 50﹪ |
100%100﹪ |
2.按新标准装备达标学校(﹪)(%) |
98﹪ |
100﹪ |
(三)体制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坚持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能力为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坚持全面发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校内外体育活动,加强艺术教育和科学实践活动,重视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实现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
完善中小学招生制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禁止各种形式的考试和面试。完善初中升高中考试招生方法,全面实施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建立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基础上,以统一考试录取为主,与分层次、多元化选拔和多样化录取方式相结合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完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政府从直接行政管理为主转向规划引导,政策调控,资源配置,信息服务,督导评估等宏观管理为主,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建立起依法办学,科学管理,职责分明,民主监督的学校内部管理体系。
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品牌学校打造,薄弱学校建设为重点,增强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提高公办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支持和鼓励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办出特色。
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建立“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现代教育管理制度要求,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教育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实施情况后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大力推进以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和学校校长、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制、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人事分配、聘任制度改革,真正建立起校长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高能低、工资能多能少,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内部管理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实行校务会议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村)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运行机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创新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进一步扩大全区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市内外发达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优质、品牌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品牌、特色学校培育工程,力争在5年培育3-5所学校管理水平高、教学质量好、办学特色鲜明的优质、特色学校,增强优质教育的带动力和聚集力,带动仁和区教育大发展、快发展。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创新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加强教学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开足开齐艺术教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安排学生的在校时间,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抓好四个结合,加强环境教育。一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环境教育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诸多学科都涉及到环境教育内容,所以要求相关科目教师积极渗透环境教育,具体要落实到教学计划、教案中,并进行环境教育教案的常规检查和好课评比,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渗透、拓宽、深化,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二是与环保纪念日相结合。积极利用环保纪念日及时对学生环保教育,“3.12”开展植树节活动,上街开展护绿活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要上街做好宣传工作,发放环保宣传品,开好主题活动;三是与行为习惯相结合,要求做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教育,要求学生爱绿护绿,不乱扔乱抛杂物,不在墙上桌上乱涂乱画乱刻;学校和教师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活动环境,如教室、班级环保区等,以整齐干净为标准,评比打分,作为班级常规管理,使每一个学生在爱环境的每个具体行为上检查自己“做好事”,“不做坏事”,在公共场合,如街道、医院、公园等不随地叶痰,不抛任何杂物,不损坏一草一木;四是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学校环境教育只有与课程相结合,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学校将以绿色环保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以凸现学校文化特色。
完善以思想道德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学业水平等为主要内容的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加快品牌学校打造步伐。有序指导大河中学、民族中学、东风小学、平地中心校、四十九小学、五十一小学、西路小学等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学校,制定创建品牌学校的工作方案,注重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办学业绩的认知度、认可度和美誉度;注重品牌学校的内涵发展,强化内部管理,提升队伍素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品牌效应带动其他学校整体发展,提升全区教育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仁和教育科学发展。
(四)主要任务
1.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7%以上,每个乡镇均建有一所公办幼儿园。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利用农村闲置校舍进行改造,办成:①“3+2”模式,即幼儿三年,小学两年;②“3+6”模式,即幼儿三年,小学六年;③纯幼儿园,即小班、中班、大班或混合式。鼓励1-2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办高端民办园,满足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服务的不同层次需求。大力发展城区普惠性幼儿园,城区每个街道、镇发展1-2所普惠性幼儿园,初步建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实现广覆盖、保基本。强化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建设。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核心,指导幼儿园进行保育教育工作。
2.义务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课程改革,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抓好示范引领,补齐教育教学质量“短板”,全面提高我区教育质量。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新建网络多媒体教室276间,全面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全面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突出乡村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两个重点,抓住改善办学条件、保障师资队伍、优化教学过程、落实扶弱助困四个关键环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实验室8个,并配齐、配足实验仪器;完善21所中小学图书室设施设备及信息化管理平台,新增图书46000册。加大投入,在10所中小学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室13间,购置学生电脑285台;按《四川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到2020年,力争实现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达98%以上,切实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5%以上,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达97%,流入本地适龄随迁儿童少年均能接受义务教育。
辍学率: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05%以内,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
升学率:小学毕业升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7%。
巩固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以上。
3.高中教育:加大大河中学建设力度,力争把大河中学建成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全面实施高中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努力提升大河中学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内容,为高中学生提供职业教育。
4.职业教育: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3000人以上。
5.民族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优先发展民族乡镇教育,普及学前一年双语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6.招生考试:根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适时增加我区现有的标准化考场间数及设备。根据国家教育部365体育博彩: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规定,教师资格证的相关考试将由当地招生考试机构组织,每年考试2次,预计“十三五”期间,以我区招生办公室目前人员编制数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人;再建1个标准化考点,增加标准化考场50间,按照2011年的建设标准,预计投入50万元;增加标准化考场所需报名信息采集设备2台,考场用身份验证设备60台,预计投入13万元。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教育考试院365体育博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征求意见稿)相关规定,我区需建设相应的英语考试专用考场,用于考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十三五期间需建设10间英语标准化专用考场。
7.学校布局:按照初中集中在县城或聚集性城镇,小学高段集中到乡镇中心校,低段在村小教学点就近入学,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在城区新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进一步优化和整合教育资源。根据城市新区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同步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
(五)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实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承担推进教育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定期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科学决策,重点谋划,有序推进,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到位。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一是加大投入力度,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稳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教育经费预算编制制度和预算执行情况审议制度。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依法保障教育“三个增长”,确保公共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逐步提高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二是加强农村税费改革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管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50%拨款用于教育,加大城市教育费附件和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和管理,并依法足额征收,全部用于教育,认真落实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确保土地出让金收益10%,计提教育基金用于教育,压缩行政运行经费5%计提用于教育,城市建设维护费5%计提用于教育。三是完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按国家基准定额标准合理安排资金,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基本办学需求,认真落实履行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的责任,确保中小学公用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四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和保障机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中职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等惠民资助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中小校寄宿家庭困难学生,普通高中贫困学生,中职学生能够得到资助,完成学业。五是加大中小学校舍建设力度,多渠道、多方面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组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寄宿制学生宿舍改造工程,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项目工程和校舍维修改造项目工程;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赠资金,鼓励社会各界力量捐资办学。六是强化教育资金监督,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审批制度、支出管理办法,确保教育的经费安全、高效、规范运行,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坚持教育校舍建设专项资金专款专用、规范运行,严格工程资金审计决算制度,确保建设资金符合财务规定。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力打造示范性高级中学和职业学校,确保初中毕业生有学上、上好学、学得好、有出路;继续实施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工程,办好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有计划地撤并、恢复部分教学点;二是加强薄弱学校校舍建设、教育教学设备建设;三是加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①在完善城区教师支教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定期学习进修制度,增强农村教师队伍的造血功能,缓解农村地区师资素质较低的问题。②采取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特岗教师到农村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任教。通过以上努力逐步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学前教育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563万元,新建、改扩建3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园舍面积6000㎡,推进城乡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学前教育办学条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计划投入资金10360万元,实施单体项目16个,建设校舍面积47560㎡,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促进教育均衡。新建“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仁和镇中心学校)”,学校办学为规模52个教学班、在校生2440人,学校占地77.3亩、校舍总面积33000㎡、总投资1.3亿元。实施“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117万元,实施单体项目6个,新建周转宿舍面积4787㎡,为农村教师提供必要的住所。完善学校运动场建设,计划投入资金1094万元,新建和改扩建10个运动场,建设运动场面积56300㎡,解决学校没有运动场地的问题,不断完善学校运动功能,保障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批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新校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明细表附后)。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以依法治区、“七五”普法为契机,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的有关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来规范执法行为;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推行预案制,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使各种管理制度更有利于促进事业发展,把职工的行为规范在法律、法规上来,以达到以法管人、以制度管人的目的,不断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和行政决策、管理、执法的有关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完善教职工对学校的民主监督制度,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使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作用,按照《仁和区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定期不定期对乡镇和学校在促进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有效增强执行力,把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深入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师德规范》),紧紧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二是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严格按照《教育法》、《教师法》、《师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严肃处理;三是加强高中、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高中教师队伍,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教师转岗等方式,逐年配足、配齐幼儿教师;三是加大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力度;四是加强教师的教育与培训,根据教师的专业结构和学习需求,有计划地选派和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通过培训使各中小学专任教师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学历,大面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五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完善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校长进行考核,进一步提高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依法治校;六是积极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工作,实现县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改变县域内学校优质校长教师资源配置,缩小城乡、校际之间差距,破解择校难题,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使学校校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确保“区管校用”管理机制的落实,激发校长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每一所学校提供有力保障,加快教育快速发展。
狠抓新“两基”目标实现。一是督促各乡镇做好“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工作,切实做好农村村级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新“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二是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动员适龄幼儿、儿童、少年按时到校学习,进一步提高新“两基”工作质量;三是继续抓好高中阶段的基本普及工作,不断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元化、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化教研教改工作。一是加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组织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和有针对性开展薄弱学科质量监测工作,形成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体系。建立对学校、教师、学生的科学评价体系,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把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和激励学校通过内涵发展,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形成学校自主发展机制,建立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狠抓高考、中考备考工作,组织好中、高考力争高考逐年有新突破,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在全区上下形成全力以赴抓教学、精益求精抓质量的浓厚氛围。二是强化教育科研工作。建立健全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区、乡镇、学校教研网络,重视对教学质量的调研和分析,对学校教学做到及时诊断、及时分析、及时指导、及时调整,探索切合本区实际,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新路子。抓好教学管理,督促学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课程,开足课时,强化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倡导基于课堂、基于学生、基于教师的务实教学研究活动,大力开展教师专业技能(优质课)竞赛、“送教下乡、城乡结对”等活动,加大对薄弱学校扶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缩小学校间的差距,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和教育行政决策中的引领、推动、参谋作用。三是大力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的必经之路。进一步加强课题的申报和管理工作,加强对已立项的省、市课题的指导和过程管理,与省市做好对接对本区内到期的课题进行结题验收、评审鉴定,做好各年度省、市课题申报工作,继续开展区级课题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高中、初中、乡镇中心小学力争实现校校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实施“3211”建设计划为抓手(即“三通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个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批试点示范”(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域和示范学校),“一批培训基地”(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训培养基地),加快推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建成覆盖城乡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维护发展常态资金投入保障机制,重点加强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发挥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作用,不断缩小城乡教育信息化差距。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资源建设和使用,加大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建立自动录播教室、数字校园应用系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提高后勤管理和保障水平。一是按中央、省、市相关要求,继续深入推进营养改善计划项目的实施,2016年春季学期将原每人每天3元的补助标准调高为4元;2018年末,22所中小学(除教学点外)全部实现食堂供餐模式。二是优化学校食堂内部硬件结构。积极推进“明厨亮灶”项目的实施,使学校食堂的经营管理均实现透明化、公开化,全面接受学生、教师及社会的监督。三是加强农村学校饮水安全管理,与食药、卫生、水务、乡镇政府等部门形成合力,出台农村学校饮水安全保障制度(条例),确保农村学校使用上稳定、清洁卫生的水源。四是加大宣传和监督的力度,确保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全面有效的得以实施。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校德育功能,始终把德育工作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与公民道德相结合,与廉政文化进校园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建立仁和区教学过程监控机制,正确处理好提高教学质量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提高教学质量与规范办学行为的关系,潜心抓好高效课堂、优质课堂建设;切实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仁和教育质量;全面启动“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课间活动,以全区传统体育项目和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极大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的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落实教育惠民政策。认真贯彻执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的办法,安排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与区域内义务教育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做好“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三残”儿童入学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免费教育,促进仁和教育和谐发展。
完善安全维稳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仁和教育安全维稳机制,注重师生、干群、职工与职工之间关系的处理,避免师生、干群、职工之间冲突发生;加强校内外安全隐患排查,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安全维稳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妥善处理校内和系统内突发公共事件;努力规范办学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和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对师生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师生安全卫生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商店卫生防疫管理制度,预防卫生安全事故发生;保持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学校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一是将环保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之中,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国际爱鸟周”等各类活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大力营造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学校在每周的班会课或团队活动中将环保教育作为主题,经常强调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学生通过办手抄报、黑板报、参加环保活动等方式向同学、家长、亲属宣传环保知识,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加强实施环境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集中培训、教学观摩、论文评比、参观考察等形式,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四是各学校均将危险化学废弃物品集中分类存放,并做好了标识标志和密封工作,同时将各学校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废弃物品全部登记制作了台账明细。对区属各学校的危险化学废弃物进行统一销毁清理,确保学校的实验环境和整体环境安全环保。
三、“十三五”规划建议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认真贯彻《攀枝花区教育局365体育博彩: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与奖惩办法,坚持教师晋职、晋级、评优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
(二)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稳定农村乡镇教师队伍。在充分利用好国家对农村教师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采用各种手段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医疗等后顾之忧,丰富农村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二是改善农村乡镇师资紧缺状况。继续加大对偏远乡镇学校在编制上的政策倾斜,积极采取公开招聘引进和特岗教师补充的办法,缓解农村乡镇教师紧缺状况。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村乡镇教师素质的提高。努力提高农村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组织城区优秀教师送教下乡,举办“名师风采展示”和“名校长论坛”活动等。四是完善城区学校教师支教制度。按照《攀枝花市教育局365体育博彩:进一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加快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2015年及以后新分配的教师必须有一年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的规定。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乡镇支教,积极参与攀枝花市“百村支教行动计划”,着力解决边远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三)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建立健全攀枝花区名师、各级各类模范、优秀教师(校长)、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制度。营造全社会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浓厚氛围。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尊师重教、捐资办学、捐资兴师。适当增加人大、政协及其他群团组织中教师代表的名额,提高教师参政议,适当提高教师在各级各类表彰中的比例,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使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四)加强对编制核定标准的及时调整更新。师资建设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科学的教师配置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前提。建议将学校班级数作为核编要素之一纳入编制核定标准,适当增加一定的专任教师编制,村小及“一师一校”单独核编,适当增加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五)建立合理的教师交流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定期服务制度,选派农村学校急需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插队落户”;另一方面也要选派农村学校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城镇学校充电,跟班学习,使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借鉴其他地方实行的“无校籍管理”制度,深化教师“区管校用(聘)”的用人机制改革,大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六)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到我区从事教育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吸引外地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我区从事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我区人才引进的力度。
(七)加大地方资金配套力度。一是千方百计争取上级资金,加大本级资金投入,努力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二是加强与当地政府协调,积极开展仁和镇中心学校、布德中小学和太平中小学建设征地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前期工作,力争各项目按期推进。
附件:仁和区“十三五”教育项目规划表
附件:
仁和区“十三五”教育建设项目、设备设施购置规划表(2016-2020年)
项目类别 |
学校名称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内容 |
规划投资 |
预计实施 时间 |
备 注 |
学前教育建设 |
务本乡中心幼儿园 |
幼儿园园舍 |
新建 |
1200 |
318 |
2016 |
学前教育工程 |
啊喇乡中心幼儿园 |
幼儿园园舍 |
新建 |
1200 |
318 |
2017 |
学前教育工程 |
|
仁和区幼儿园 |
幼儿园园舍 |
改扩建 |
3600 |
927 |
2018 |
学前教育工程 |
|
莲花村幼儿园 |
幼儿园园舍 |
新建 |
3960 |
1188 |
2016 |
学前教育工程 |
|
上城幼儿园 |
幼儿园园舍 |
新建 |
1782 |
535 |
2017 |
学前教育工程 |
|
华芝幼儿园 |
幼儿园园舍 |
新建 |
1782 |
535 |
2018 |
学前教育工程 |
|
水岸沙湾幼儿园 |
幼儿园园舍 |
新建 |
1782 |
535 |
2019 |
学前教育工程 |
|
福田幼儿园 |
幼儿园园舍 |
改扩建 |
1188 |
107 |
2016 |
学前教育工程 |
|
学校校舍建设 |
大龙潭乡中心学校 |
教学综合楼 |
新建 |
1200 |
264 |
2018 |
全面改薄工程 |
四十九公里小学 |
教学楼 |
新建 |
4400 |
968 |
2019 |
全面改薄工程 |
|
五十一公里小学 |
教学综合楼 |
新建 |
4100 |
902 |
2018 |
全面改薄工程 |
|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仁和镇中心学校) |
教学楼 |
新建 |
11900 |
2618 |
2016 |
全面改薄工程 |
|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仁和镇中心学校) |
综合楼 |
新建 |
2000 |
418 |
2016 |
全面改薄工程 |
|
太平中小学校 |
教学综合楼 |
新建 |
1600 |
349 |
2016 |
全面改薄工程 |
|
民族初级中学 |
教学楼改造 |
维修加固 |
1000 |
57 |
2019 |
全面改薄工程 |
|
布德中小学校 |
教学综合楼2 |
新建 |
2000 |
462 |
2017 |
全面改薄工程 |
|
务本中小学校 |
综合楼 |
新建 |
1000 |
220 |
2019 |
全面改薄工程 |
|
四十九公里小学 |
学生食堂 |
新建 |
1700 |
397 |
2016 |
全面改薄工程 |
|
五十一公里小学 |
学生食堂 |
新建 |
1020 |
224 |
2016 |
全面改薄工程 |
|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仁和镇中心学校) |
学生食堂 |
新建 |
3300 |
762 |
2017 |
全面改薄工程 |
|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仁和镇中心学校) |
学生宿舍 |
新建 |
9000 |
1980 |
2017 |
全面改薄工程 |
|
布德中小学校 |
学生宿舍楼3 |
新建 |
2000 |
440 |
2016 |
全面改薄工程 |
|
运动场建设 |
同德镇中心学校 |
200米运动场 |
新建 |
1700 |
26 |
2016 |
全面改薄工程 |
大田镇中心学校 |
200米运动场 |
新建 |
5400 |
81 |
2016 |
全面改薄工程 |
|
四十九公里小学 |
250米运动场 |
新建 |
7500 |
150 |
2018 |
全面改薄工程 |
|
五十一公里小学 |
200米运动场 |
新建 |
5900 |
118 |
2018 |
全面改薄工程 |
|
民族初级中学 |
250米运动场 |
新建 |
9400 |
188 |
2016 |
全面改薄工程 |
|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仁和镇中心学校) |
300米运动场 |
新建 |
9400 |
188 |
2018 |
全面改薄工程 |
|
太平中小学校 |
200米运动场 |
新建 |
2700 |
57 |
2017 |
全面改薄工程 |
|
务本中小学校 |
200米运动场 |
新建 |
3000 |
60 |
2020 |
全面改薄工程 |
|
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
布德中小学校 |
教师周转房 |
新建 |
840 |
185 |
2016 |
教师周转房工程 |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仁和镇中心学校) |
教师周转房 |
新建 |
2275 |
550 |
2019 |
教师周转房工程 |
|
啊喇乡中心学校 |
教师周转房 |
新建 |
384 |
115 |
2017 |
教师周转房工程 |
|
教学仪器 |
啊喇乡中心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8 |
1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布德中小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30 |
10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大龙潭乡中心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18 |
6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大田镇中心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8 |
1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福田镇中心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3 |
1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平地镇中心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21 |
7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前进镇中心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6 |
2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太平中小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12 |
4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同德镇中心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15 |
5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务本中小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3 |
1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中坝乡中心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6 |
2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总发乡中心学校 |
音体美器材 |
新购 |
8 |
1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设备设施 |
东风小学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33 |
99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攀枝花市第六中学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21 |
63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平地镇中心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9 |
27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仁和镇中心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17 |
51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总发乡中心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8 |
24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大田镇中心学校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1 |
18 |
2017 |
全面改薄项目 |
|
同德镇中心学校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1 |
18 |
2017 |
全面改薄项目 |
|
总发中学 |
计算机 |
新购 |
49 |
20 |
2016 |
全面改薄项目 |
|
四十九公里小学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1 |
18 |
2017 |
全面改薄项目 |
|
五十一公里小学 |
计算机 |
新建 |
47 |
18 |
2017 |
全面改薄项目 |
|
四川仁和思源实验学校(仁和镇中心学校)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3 |
54 |
2018 |
全面改薄项目 |
|
总发乡中心学校 |
计算机 |
新购 |
40 |
12 |
2017 |
全面改薄项目 |
|
大龙潭乡中心学校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1 |
18 |
2018 |
全面改薄项目 |
|
大龙潭乡中心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16 |
48 |
2017 |
全面改薄项目 |
|
啊喇乡中心学校 |
计算机 |
新购 |
43 |
13 |
2019 |
全面改薄项目 |
|
啊喇乡中心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9 |
27 |
2018 |
全面改薄项目 |
|
中坝乡中心学校 |
计算机 |
新购 |
53 |
16 |
2019 |
全面改薄项目 |
|
中坝乡中心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9 |
27 |
2017 |
全面改薄项目 |
|
前进镇中心学校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1 |
18 |
2019 |
全面改薄项目 |
|
前进镇中心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12 |
36 |
2018 |
全面改薄项目 |
|
福田镇中心学校 |
计算机 |
新购 |
30 |
9 |
2020 |
全面改薄项目 |
|
福田镇中心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6 |
18 |
2019 |
全面改薄项目 |
|
太平中小学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1 |
18 |
2017 |
全面改薄项目 |
|
太平中小学 |
计算机 |
新购 |
23 |
7 |
2018 |
全面改薄项目 |
|
太平中小学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17 |
51 |
2017 |
全面改薄项目 |
|
攀枝花市第六中学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1 |
18 |
2019 |
全面改薄项目 |
|
总发中学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11 |
33 |
2018 |
全面改薄项目 |
|
布德中小学校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2 |
36 |
2020 |
全面改薄项目 |
|
布德中小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23 |
69 |
2018 |
全面改薄项目 |
|
务本中小学校 |
计算机网络教室 |
新建 |
1 |
18 |
2020 |
全面改薄项目 |
|
务本中小学校 |
网络多媒体教室 |
新建 |
11 |
33 |
2018 |
全面改薄项目 |
攀枝花市仁和区“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区已进入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阶段,加强我区体育建设,增强文化体育事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提升体育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需要;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我区体育生产力,积极推动体育大繁荣、大发展,结合仁和区体育“十二五”时期发展现状,特编制“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全区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十二五”期间仁和区体育事业发展卓有成效,全民健身活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成功举办攀枝花市“农商银行杯”第七届运动会,仁和区代表团荣获全市团体总分榜第二名和团体奖牌榜第三名,学生组双获团体总分榜和团体奖牌榜第三名,创仁和代表团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制定完成《仁和区全民健身计划2010-2015年》,全区基本形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健身网络,完成全国第七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完成第九套广播体操培训、推广及工间操普及工作,受省级群众体育先进表彰2次、受国家体育总局先进表彰1次。竞技体育再塑辉煌,第十二届省运会上成绩突出,射箭项目获得6金、1银、3铜,排名该项目全省奖牌榜第一,列全市各区县第一,被市政府表彰为“省十二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完成四川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复审工作,成为全省20个人才基地之一,在训练、参赛经费方面得到充分保障。全面完成体育各项民生职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体育场馆新建近八千平方米,其中乒羽馆(建筑面积3400平米)、网球馆(建筑面积1939平米)、游泳馆(标准恒温池,建筑面积2060平米)。体育活动条件不断改善,即开型体彩公益金区本级收入每年均有提高,为仁和体育活动开展注入了活力,提升了层次。
二、“十三五”时期我区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家层面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纵深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等重大战略稳步实施,国内需求持续扩大,体制机制加快改变,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前景广阔,为我们全面掌握体育事业发展规律提供了新认识、新依据,为我们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从全省来看,省委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大力发展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着力建设攀西经济区、打造攀西城市群,为我们推进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力政策支持。从全市来看,攀枝花市正积极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仁和成功承办市第七届运动会,体育队伍得到锻炼,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为我们打造“体育强区”带来了有利契机。从自身来看,仁和物产资源丰富,三次产业竞相发展,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群众支持拥护,这些为仁和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体育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健身网络体系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砥砺前行,奋力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区体育事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改革发展形势凸显。“十三五”时期,将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管理有序、运转协调的体育体制和理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协会去行政化要求不断加强,体育俱乐部的纷纷建立,体育产业化发展优势不断加强。
(二)政策叠加效应明显。国家先后下发《国务院365体育博彩: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365体育博彩: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国务院办公厅强化学习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民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等365体育博彩: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也在陆续制定、下发,将有利于我区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有利于我区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加快体育产业升级。
(三)群众体育国家战略地位凸显。群众体育工作已明确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级政府将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各项政策和计划出台将使群众体育工作基本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兴办的全民健身活动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形成较完善的服务体系。
(四)竞技体育成绩地位凸显。一定时期内,竞技体育工作今后将主要以输送运动员在奥运会、青奥会、亚运会、全运会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重点夯实后备人才选拔、训练基础,按照国家、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定标准抓青少年学习、训练、输送等各项制度建设,提升全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
(五)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机会凸显。
随着阳光康养等旅游业迅速兴起、攀枝花城市核心区向南拓展,仁和区作为攀枝花南向开放门户,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不断升级,大大地提高我区服务发展半径,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提供了平台。区体育中心建设落成,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体育服务功能及产业发展将提档升级,体育消费已成为新兴消费快速增长点。
三、“十三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紧紧围绕中央“四个全面”、省委“两个跨越”和市委“三个加快建设”、“三个走在全省前列”的战略部署,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超常作为、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围绕建成“宜人新城、产业新区”的发展定位,以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为出发点,以打造攀枝花市中国阳光康养城市为契机,推进体育体制改革,以依法治区、从严治党为保障。加大我区重点体育工程和惠民工程实施力度,努力构建独具仁和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大力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体育强区创建,倾力打造实力仁和、生态仁和、和谐仁和、幸福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发展体育产业不动摇,着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依法治体。法治是发展的可靠保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区有机统一,把全面依法治体要求落实到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发展,抓好党建促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必须坚持以下基本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升级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把创新摆在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激发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坚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事业协调均衡发展,突出体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重要作用。
——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必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体育事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着力加快体育产业不断升级,积极发展循环产品、低碳场馆,大力推进体育生态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是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融入国家体育事业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新格局,完善对外开放布局,健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体育,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共享是发展的根本取向。必须坚持全民健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强区与富区的有机统一。。
(二)“十三五”主要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占人口千分之二以上,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00人以上,各级各类裁判员达200名以上,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6平方米,经常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6%,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45%,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6亿元。
——深化体育体制改革。1、推进行政管理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和社会的事权划分,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体育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性措施、办法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并加快体育制度的创新。要加强体育总会建设,单项运动协会必须去行政化。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能作用。2、改革竞赛训练体制。体育赛事举办采取备案制,减少行政审批。提倡鼓励多渠道、多层次开办优秀运动队和业余训练,集中力量办好区级业余体校。在热点项目上引入社会力量兴办高水平运动队。积极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扩大企业独办和合办俱乐部的数量和质量,支持建立股份制俱乐部,足球、篮球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运动项目逐步过渡为协会制管理,并加快协会实体化进程。争取多渠道投资,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体育发展的氛围。3、加强队伍建设。抓好教练员队伍业务技能学习和思想道德建设,每年组织参加岗位培训,做好工作总结,不断提升执教水平,完善教练员评聘、考核制度,提高教练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大力弘扬体育文化。普及健身知识,形成健身效果,提升“阳光·运动·休闲·健康”体育文化生活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社会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延伸体育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创建载体、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宣传体育文化,打造体育文化品牌。
——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1、制定一项计划。根据国家、省、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制定并发布《仁和区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期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相关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报告。逐步扩大体育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使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规范政府购买社会体育力量政策措施,激发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2、着重抓好“三个环节”。即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按照总体发展规划布局,每年完成一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健全社会化的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网络,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并坚持每年一次的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使群众体育活动经常化,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个人及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不断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3、突出“三个工作重点”。一是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严格执行国务院《365体育博彩: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16﹝27﹞号文件精神,完善体育课程,提高教学水平,强化课外锻炼,增强基础能力,提升保障水平,确保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每天一小时。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34%。高中学校在招生工作中对具有体育专长的青少年学生要实行特招制等政策。二是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结合我区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农民喜爱的舞龙、舞狮、秧歌、篮球、乒乓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加快建设农村体育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开展农村体育活动,重点突出农村体育特色和民族体育项目,鼓励举办乡镇运动会。三是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要积极开展争创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活动,积极推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新建区级国民体质监测站1个,全面监测和提高我区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市民体质。重点抓好2至3个社区创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区健身辅导站达50个;社区每年举办体育赛事活动3次以上。4、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打造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赛事、活动、场馆等信息,提供健身指导,促进体育消费。通过新媒体搭建专业、完备、全覆盖的体育在线服务平台,形成区、乡、镇(街办)二级群体信息化工作管理与运行的畅通渠道;完成政务、资讯和服务的多平台建设,借力移动信息化优势,基本实现群众体育工作管理和服务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建成体育人才培养体系。1、明确发展重点项目。重点发展篮球、足球等国家支持、群众参与度高、市场发展潜力大的热点体育项目。深化足球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组成的仁和区足球改革领导小组,依托仁和体育运动中心建立常态化的培训基地。到2020年各级、各类足球教练员、教师达到100人、裁判员达到20人,教练员和裁判员讲师达到10人。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实施市级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在中、小学开设足球课程。全面发展群众足球,按照规划加快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区级球类联赛健康有序发展,逐步推进项目市场化。巩固发展射箭、儿童棒球等青少年训练项目,落实各项助学惠民政策,加大教练员培训力度,落实体育优秀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以此推动项目发展,提高运动成绩,力争创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1所,区业余体校完成申报全国射箭重点业余体校工作,争取参加全国重点校射箭比赛,项目代表攀枝花市参加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力争优异成绩。儿童棒球队力争参加全国性赛事。2、抓制度建设,形成管理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体育人才培养和管理体系,培养和输送拔尖人才。首先要加大对区级训练工作的管理和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区业余体校各项工作制度,落实训练经费和训练基地。同时切实抓好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基础工作,使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学校结合建立,借助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体育人才。3、建立完善的输送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输送体系。区业余体校和全区各中小学校运动队,向市级、省级体校、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并制定业余训练管理办法和评估标准,定期对区业余体校和学校运动队进行评估,合格的予以授牌,所需经费由区财政予以解决,对各级培养和输送体育优秀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和鼓励。
——完善公共健身体育设施。加快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使用好省、市体育彩票公益金,倾力打造示范农民健身工程和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全面改善农村及社区居民健身条件,可惜合理布局健身设施场地,加大全民健身路径头发力度,不断完善四川省射箭冬训基地和康养产业基地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健身,重点推进社区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完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加强仁和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体育馆建设,合理利用滨河公园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及设施。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积极探索体育运动中心向公众开放的长效机制,推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和利用率。
——体育产业良性发展。1、把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规范管理,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倡导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积极推动试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协调推进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用于体育健身。2、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与阳光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认真落实《国务院365体育博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促进养老服务与体育健身领域的互动发展,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工程建设。贯彻国务院365体育博彩:发挥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和攀枝花市打造中国阳光康养试验区一系列文件精神,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健身服务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仁和阳光、地理、气候和高品质农产品等优势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服务业发展,着力扩大服务和产品供给,着力优化服务业的结构和空间布局,着力促进大众体育消费和康养产业的高度融合,积极引领健康向上的体育消费方式,形成符合全市发展阳光康养产业的定位与市民全民健身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结构和功能体系。帮助“四川省射箭训练基地”进行升级打造,扩大国内外高水平运动队接待规模,培养一批高素质健身指导员队伍,打造一批休闲健身赛事精品,每年争取一场省内知名的高水平体育赛事举办,发挥体育产业在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3、大力培育和规范管理体育市场,逐步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氛围。积极向国家体育总局争取区体育运动中心建设补助资金及场馆低收费和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在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关系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多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体育产业。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对企事业单位、团体、个人举办体育赛事,投资建设公益性体育设施,在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财政扶持、资金融资以及其他方面给予优惠,把体育产业发展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强化工作保障,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坚持党的领导、协调各方的力量。创新党委领导体育工作的新的观念和方式方法,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级相关部门和群体组织发展体育工作的意识和热情。
(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体育法》、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全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保障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逐步扩大体育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使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规范政府购买社会体育力量政策措施,激发社会体育组织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情。
(三)加大体育事业资金投入。区级人民政府要将体育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支持体育消费。制定区级政府购买服务服务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体育社会组织购买赛事活动的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区级体育部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重点用于全民健身事业。落实好我区体育产业发展财税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对体育事业进行捐赠。
(四)鼓励康体结合发展。加强部门联动,实施科技行动计划,提高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科技含量,加强对体育健身促进身心健康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探索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相融合,将全民健身纳入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治发展规划。创新健身指导和健身培训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国民体质测试队伍建设,促进康体结合,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研究制定并推广普及运动处方库和“仁和人体育健身活动指南”等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大众的科学健身意识和素养。
(五)建设依法治体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依法保障市民的体育健身权利。制定攀枝花市体育事业公共服务指南,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措施,加强体育事业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卫生、养老、旅游、科技等相关制度建设的融合发展,将加快体育产业与消费发展纳入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建立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做好活动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法律服务。